危廢余熱鍋爐運行中,水質狀態直接影響設備壽命與安全,不良水質易引發結垢、腐蝕等問題,干擾余熱回收效率,因此科學的水質管理是設備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。
給水處理是水質管理的首要環節。需先對原水進行過濾,去除水中懸浮雜質與顆粒,避免雜質進入鍋爐形成沉積;再通過軟化處理降低水中鈣、鎂離子含量,減少水垢生成基礎。處理后的給水需達到規定指標,若原水硬度較高,可采用離子交換或反滲透技術,進一步提升水質純度,為鍋爐運行提供合格水源。
鍋爐內部防垢需持續推進。運行過程中,可向鍋爐內添加阻垢劑,抑制鈣、鎂離子結晶析出,阻止水垢附著在受熱面;同時定期排污,排出鍋爐底部沉積的雜質與濃縮的水渣,避免雜質積累影響熱傳遞。排污操作需控制頻率與排放量,平衡水質清潔與水資源消耗。
水質監測不可或缺。需定期檢測給水與鍋爐內水質,重點關注硬度、酸堿度、溶解氧等指標,記錄監測數據并分析變化趨勢。若發現指標異常,及時調整處理方案,如補充阻垢劑、優化軟化工藝等,確保水質始終處于合理范圍。
做好危廢余熱鍋爐的水質管理,能有效減少設備故障,延長使用壽命,保障余熱回收與危廢處理協同高效開展,為整體系統穩定運行奠定基礎。